宾州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助理教授,赫伯特和他的团队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他们没有使用传统宽禁带半导体,比如铟锡氧化物或者氧化锌,而是使用了两种不同寻常的金属薄膜,钒酸锶和钒酸钙(10纳米厚)。这项研究被公布在近期的《自然-材料》中。
![07_9YJ5FFA[GGQ{[M%X]PSE 07_9YJ5FFA[GGQ{[M%X]PSE](/Mobile/uploadfiles/pictures/news/20160519092850_2242.png_280.jpg)
在常规金属,如铜,金,铝或者银中,电子大多表现出类似于“气体”的性质。常规金属一般表现出高反射和高吸收的特性。在文章中,作者解释为什么强关联金属在保持金属高导电性的同时,光学性质与常规金属相比有着极大提升。
赫伯特称:“通过改变电子的有效质量,我们使金属变得更加透明。我们选择一种电子间相互作用大于其动能的材料。由于电子强关联作用,电子能‘感觉’到彼 此,从而使其性质类似于‘液体’而不是没有相互作用的‘气体’。这种电子‘液体’仍然非常导电,但是可见光波段的反射却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透明度。”
西北大学催化及表面科学研 究主任珀佩尔迈尔教授和西北大学理论材料学龙迪内利教授高度评价了这项工作,他们认为张磊(这篇《自然-材料》的作者,同时也是赫伯特研究小组的 博士研究生)和赫伯特的文章成功地对自1977年由香农提出以掺杂半导体来设计透明导电材料的原理后被人们长期遵循的这种思路进行了挑战;并且从实验 和理论上证明了本征强关联金属也可以被用作为透明导电材料。